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10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漳工信办〔2020〕89号
尊敬的王松柏代表:
您在市人大第十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大力弘扬工业文化引领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建设制造强国,不仅需要产品、技术、资本和劳动力,更需要耐心和意志,需要文化的支撑。针对您在提案中的建议,结合市工信局工作职责,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升级的主战场。为此,我们找准抓手和方向,突破关键、基础和核心技术,把增强漳州工业软实力作为重要目标,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推进工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打造漳州品牌,提升漳州制造的竞争优势。
一是培育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18年,按照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组织推荐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名单的通知》(闽经信函服务〔2018〕616号)的规定和要求,经各县(市、区)经信(发)局、旅发局初审汇总后,推荐漳州恒丽电子有限公司、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诏安县绿源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永源酿酒有限公司、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漳州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等6家为福建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名单,并经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研究确定以上6家企业为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名单。
二是积极开展工业旅游相关政策宣讲。结合我局每年开展的惠企政策宣讲活动,分别将《关于创建福建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实施细则》、《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工业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创建福建省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实施细则》等有关工业旅游政策宣传到企业。同时,根据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文化和旅游厅制定的《关于创建福建省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实施细则》(闽工信法规〔2019〕188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工业企业运用“工业+”新模式,发展工业旅游新业态,根据我市特色工业基础与工业旅游发展现状,紧扣目标客源市场需求,深入挖掘关联文化内涵,延伸品牌效应,创新工业旅游产品,加快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品牌培育和创建步伐,不断提升漳州工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工业企业竞争力。
三是扎实组织申报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19年4月,为加快发展工业与旅游新业态,创建一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根据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一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闽工信函服务〔2020〕139号)的规定和要求,经初审符合条件,同意推荐漳州片仔癀药业有限公司、漳州恒丽电子有限公司、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诏安四海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永源酿酒有限公司、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申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目前,省工信厅正在审核中。
四是组织开展“寻找中国制造隐形冠军”活动。隐形冠军是指长期在一个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具备市场领导地位的企业,其产品既不是整机也不是终端产品,而是被“隐形”于终端产品或消费品之间的中间品,是成就终端产品和消费品品牌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主要集中在工业品、消费品、原材料、生产性服务业四个领域。
近年来,我市制造业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力明显增强,涌现出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以及多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5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为进一步挖掘并宣传我市制造业各领域的隐形冠军,经与《寻找中国制造隐形冠军》编委会沟通,争取并得到编委会同意支持编纂《寻找中国制造隐形冠军·漳州卷》,编委会委托福建省工业文化协会成立工作小组,在我局指导下,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征集隐形冠军典型企业,已征集并调研25家企业,目前正在编写阶段。编写好并出版《寻找中国制造隐形冠军·漳州卷》,加大漳州冠军企业的宣传力度,为所有工业企业树立学习的榜样,也让社会大众树立对我国工业的信心,增强工业自信。
二、下阶段工作安排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工业、科技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为推动我市工业企业运用“工业+”新模式,发展工业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塑造我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新形象,不断丰富漳州制造的文化内涵,提升漳州制造的美誉度。企业强则国家强,要引导工业企业学习借鉴世界先进企业经验,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素养,形成文化驱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继续加强政策宣讲。由于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这项活动刚刚开展不久,部分企业对于活动的开展和工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认知不足。主要做好两个结合:一是结合我局每年开展的惠企政策宣讲活动,更加深入地将工业旅游相关政策送到所需企业;二是结合我局每个季度组织的工业设计讲座,将工业文化的宣传纳入其中,拓宽工业设计讲座的内容,让更多企业了解工业文化发展,为弘扬新时代我市工业精神打好基础。工业精神是工业文化的思想内涵。主要是大力培育和宣传新时代的中国工业精神,重点是弘扬工匠精神、践行创新精神、倡导诚信精神和培育企业家精神等,努力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为建设制造强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外交流水平,创新宣传方式,讲好漳州工业故事,传播漳州特色工业文化,展示我市工业新形象。
二是建立工业文化发展体系。工业文化存在于社会和大众对待工业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经营哲学、观念意识和精神风尚之中,其支撑保障功能可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应方法。工业文化体系是工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工业文化建设融入工业发展的全过程,在吸收传统优秀工业文化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工业文化先进经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漳州特色工业文化理论体系、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结合我市产业实际,围绕地方特色工业,重点发展工业遗产、文化创意、观光工厂、工业博物馆、研学科普等工业旅游模式,支持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充分挖掘、提升自身资源,打造漳州工业旅游结构体系。各县(市、区)和开发区挖掘1-2个工业旅游模式,推动漳州特色工业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提升我市工业软实力。
三是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工业文化产业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强化创新设计引领,支持建设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集群。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漳州市特色工业基础与工业旅游发展现状,紧扣目标客源市场需求,深入挖掘关联文化内活,延伸品牌效应,创新工业旅游产品,加快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漳州工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工业企业竟争力。到2022年,全市开发的工业旅游景点总数达到8个以上,培育3个左右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打造2条左右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建立国家工业遗产名录,根据我市具备市场开发价值的工业旅游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特点,建立工业旅游资源数据库。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后等反映地方特色工业文化建设成就的工业遗存、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调查建档,加快推进工业博物馆体系建设。发展工业旅游,支持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培育工业文化新业态。致力于为企业拍摄微电影、宣传片、纪录片、短视频等服务,融合运用多种媒体手段,为工业企业打造新时代的工业品牌。
四是融入质量品牌建设。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升级的主战场。质量是工业文化的外在体现。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加快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标识的竞争新优势。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层次和对物质的需求已发生很大变化,对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通过加强工业文化建设,丰富产品内涵、提升产品质量、塑造漳州品牌,体现产品的人文关怀。将工业旅游营销纳入“花样漳州”品牌宣传体系,每年定期开展专题营销活动。支持我市各类工业设计赛事及“八闽杯”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坊融入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将旅游商品制造与工业设计结合,推动工业旅游企业产品创新及产品附加值提升。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希望您能一如继往地关注我们的工作,如有新的建议和意见,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沟通。
签发领导:林益生
联 系 人:林为中
联系电话:2024519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