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这么多大咖@我
——写在6·9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
2018、2019年,新华社《半月谈》2次@漳州档案,特约漳州档案馆撰稿介绍漳州档案工作创新,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刊《行业先锋》栏目分别刊登“谁持彩练当空舞”和“奔跑吧,漳州兰台人”2篇纪实报道,《半月谈》官网同步刊发。
2019年,中宣部外文局《中国报道》@漳州档案,特邀漳州档案进入全国两会《中国报道》特刊,以“从百万市民看漳州到千万市民刷漳州”为题进行专版报道,同时翻译成世界语在官网刊发。
2019年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漳州档案:漳州电视台《漳州档案故事》栏目,市场收视份额6.53%,同时段收视率超过央视X频道和省台X频道。
2019年12月31日,新华社现场云@漳州档案:“你最闪光的日子:我记得你最闪光的日子,2019年2月11日,你参与的《迎新春快闪——奔跑吧,漳州档案》,获得了1025601次浏览,你的成绩,令我激动”。“我”能让新华社激动,我也好激动哦。
2018年,《中国档案》@漳州档案,特约专版报道漳州档案宣传创新,当年10月,该刊以两个版面在“热点”栏目刊载《漳州:全媒体视域下档案宣传工作的探索》,其中一段文字引人注目:“目前,在全国档案部门中,能够像漳州市档案局(馆)一样真正用全媒体思维进行档案宣传的还不多。因此,只有学习借鉴,才能共谋发展。”这样的评语,真是太赞了!
《中国档案报》也曾以《档案宣传‘大篷车’,传播漳州好声音》、《凝心聚力谋发展,创先争优显成效》等为题,4次在头版头条大幅跨版报道漳州档案宣传等工作创新。人民网等上百家网站也纷纷报道漳州档案工作创新成效。
从百度搜索引擎点击“漳州档案”关键词,结果有14600多万结果,知名度和影响力居全省地级市档案馆之首。
从名不见经传的“丑小鸭”,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是如何变成闻名遐迩的“白天鹅”的?
我们来看看“漳州档案宣传”的自我介绍吧。
我的名字叫“漳州档案宣传”,影响力指数:★★★★★。这是我的简历:我的父母大人是“漳州档案馆”,“草根”出生,天生瀛溺,历经几度春秋,一路筚路蓝缕,到中流击水,攻城掠地,实现华丽转身的嬗变,终成“名门望族”:
2012、2013年分别斩获“国家二级馆”、“国家一级馆”,实现档案馆等级四级跨越;2014年,实现全馆馆藏档案100%数字化,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2015年1月被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档案教育实践基地”(设区市唯一);2015年12月,被人社部、国家档案局联合表彰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2016年建成全国第九家、地级市档案馆第五家,全省唯一的“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是全省唯一全部摘取全国档案系统所有“高大上”奖牌的档案馆;绩效考评连续6年优秀;共获国家档案局、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档案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20多次。
我生逢盛世,热情拥抱新时代,敢为天下生,在媒体融合的风口上,我在全国档案系统率先“试水”直播,入驻全国十大直播平台“虎牙”,让漳州兰台美女充当主播,向网友讲述生动的漳州档案故事。从此,我C位出道,逆袭成长,联缘一帮“高富帅”和“白富美”在网上“冲浪”:入驻“人民号”、“央视频”、“百家号”、“头条号”、“凤凰号”(大风号)、“搜孤号”、“一点号”、“快传号”、“网易号”、“企鹅号”、“大鱼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新浪看点”、“梨视频”、“八闽视频”、“火山视频”上传新华社新华云、“腾讯”、“优酷”、“爱奇艺”等播放平台,其中漳州档案抖音、今日头条等10多个新媒体,既是漳州市最大的官方账号,也是全国档案系粉丝量最大的官方账号。
我开过专拦、拍过直播、上过电视、组织过“选美”大赛、逛过人民大会堂,粉丝遍及大江南北、境外海外。让大家深深地了解我,了解我的爸爸妈妈,并纷纷点赞。
曾记否,在闽南日报、漳州电视台、漳州新闻网开设《漳州档案》故事专栏那些事?每期都使人望穿秋水。档案背后的那些鲜为人知、曲折生动的故事,总是那么流连忘返。我参与制作的近300部短视频在新华社现场云、学习强国、抖音、快手、梨视频、腾讯、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直播平台播出,圈粉无数,有18次在新华社现场云直播进入浏览量周榜前10名,全网累积播放量突破5000万,粉丝超过20万。2020年起中宣部《学习强国》APP分两个系列连续播放“漳州档案故事”。
曾记否,我拍摄的《兰台使命漳州答卷》被省委组织部作为全省党员教育交流观摩片;2019年11月,我又以《创新档案宣传方式,传播漳州好声音——漳州市档案宣传服务民生系列举措》为题,参加由省发改委、省效能办、省直机关工委主办的全省“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评选,荣获三等奖,全省档案系统唯一。
曾记否,我在全省创建首家集声光电为一体的“高大上”实物档案展厅,500多平方米,展出400多件珍贵实物档案,有投影、音响、激光、3D电影院、电子阅览、电子签名照相机等现代智能设施。
曾记否,“梦想寄存”那种现代版的科幻剧情,在我身边也发生过,我这里还有10000多份漳州市中小学生的“梦想档案”,一份份梦想,就如一份份沉淀的记忆,多年以后跨过时空,跨过山河大海,传递到您的心房,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这就是青春,放飞梦想,青春无悔。
曾记否,“走进档案馆”成为市民新的打卡点。漳州市国家级书画名家分2次共40多名“走进档案馆献艺留宝”,为档案馆留下100多幅书画作为馆藏;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三次结伴集体到档案馆捐赠捐献珍贵档案;举办9个固定展览,市直机关事业单位96%以上到馆参观;《闽南日报》小记者到馆里体验成长DIY。参观群众感慨说了“两个没想到”:“没想到档案馆有这么多事,没想到档案馆做了这么多事。”
曾记否,“漳州档案”官方抖音号第一天上线,不到十分钟,点击量就达8.9万。特别是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漳州震感明显。“漳州档案”抖音号当日晚上就发出短视频《漳州历史之漳州地震》,迅速让漳州市民了解漳州历史上有记录的地震事件,从而迅速圈粉,粉丝量达到了3万多,收获点赞量3.6万,视频单集获得266万播放。目前,共播放抖音视频160集,总播放量达1110万,视频点赞总数达14万,档案话题播放量671万,粉丝数达6万多。《福建日报》以“漳州政务新媒体,现出新花样”为题,大幅报道市档案馆抖音号“抖”出了漳州好声音。
曾记否,2019年新年上班第一天,新华社现场云播放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以档案平凡岗位的坚守奉献和昂扬向上的青春热情为元素组合成《奔跑吧!漳州档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迎新年快闪》,在新华社现场云上线半小时的流量就突破50万,人民日报人民号、今日头条、抖音、凤凰网大风号等近20家媒体平台同一天播发,引爆网络,火遍漳州朋友圈,创下了新华社现场云浏览量周榜第一名。
曾记否,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以“漳州档案”的身份有幸进入了光鲜亮丽雄伟的大会堂,以《从“百万市民看漳州”到“千万网民刷漳州”》纪实报道,入选《中国报道·全国“两会”》增刊,登陆“两会”新闻中心和各代表团驻地宾馆,传递漳州好声音,成就漳州兰台人的骄傲。
曾记得,首次在档案业界率先开展珍贵档案评选,实行纸媒与网络互动,参与投票既有“北上广”,又有港澳台,还有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打造了没有围墙的档案馆和流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3DVR数字档案展馆、720°四维实物档案数字展厅上线,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在APP和电脑上观展;开展“六进基层”活动,即进社区、进公园、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的做法登上中国档案报头版头条。
几年来,从默默无闻的“丑小鸭”到人见人夸的“白天鹅”,一直萌萌哒,棒棒哒,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现在仍然有许多我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把每一次成长经历都当成一种积累,把每一种积累都当成突破的关键,不断创新创造,为我们漳州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为我们漳州档案人幸福的笑脸上添上满满的自信。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精心培养了我,那种无私的大爱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还得感谢关心培养我成长的长辈,他们是《中国报道》《中国档案》《中国档案报》,还要感谢那些陪我成长成材的伙伴,他们是“闽南日报”“漳州电视台”“漳州新闻网”
“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等,他们既是我成长历程的见证者,也是我成材的沃土和摇篮,如果没有他们,也许我真成了永远“养在深闺人未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