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0128号建议的答复
漳农函〔2020〕33号
蓝伟华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特色现代农业做大做强的建议,已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交我单位办理。首先,感谢您对漳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接到交办件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针对提案所提问题和建议,召集有关分管领导、责任科站作了专题研究,分工调研组织材料,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成效
漳州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首批全市域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荣获“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罐头之都”、“中国石斑鱼之都”等称号。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2.2亿元,比增4.0%,增幅居全省设区市第一位,总量全省第二位。具有5个典型特征:一是“一县一品”特色凸显。全市重点发展了九大特色产业,打造形成了漳州水仙花、双孢蘑菇、天宝香蕉、平和琯溪蜜柚等一批区域特色农业“名片”。冬季农业是漳州现代农业的一大优势,占全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超过1/3。全市各类设施农业面积130万亩以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150万平方米,规模设施养猪场1385家;网箱设施水产养殖305万平方米,工厂化海水养殖水体93.5多万立方米。二是“农业园区”建设形成格局。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为引领,统筹规划建设各类农业园区126个,规划面积达220万亩,园区产值超500亿元。三是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云霄、平和确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龙海、华安、东山确定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拥有涉农中国驰名商标25件,省名牌产品133个,通过认证的“三品一标”有效数520个。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82家,市级龙头企业336家。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1家。天福、绿宝在香港,傲农在A股主版上市,场外挂牌18家。五是对台对外农业合作走在前列。漳州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首创之地、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是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漳州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农产品展销活动,举办东盟对外合作培训班,促进了农业对外开放和全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建设。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提案所提三个问题,精深犀利的指出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面临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资源空间出现硬约束。畜牧养殖划定禁养区,龙文畜牧养殖全面清退,芗城、长泰等地生猪养殖全面清退,可养区养殖审批手续收紧。划定生态林和天然林,严禁采伐;林木采伐实行限额管理。新修订海洋功能区划我市减少3.6万公顷养殖面积,近海养殖面积下降。近海捕捞实施“双限”管理,捕捞量逐年压减。二是农产品及加工品外向竞争优势逐步弱化。我市农产品品类十分丰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多样化发展成效显著,主打“三朵花、三泡茶、四珍菌、六条鱼、十大果”。多样化发展往往单品规模就小,对企业销渠道、拓市场、打品牌,发挥规模效应不利。三是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面临困难。我市传统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多以代加工为主,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占比和自有品牌影响力都较低,企业转型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再叠加贸易战、绿色壁垒等因素,国际市场开拓更加困难,部分企业出口份额甚至出现大幅下降,企业利润率总体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特别是以市委市政府即将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大会为指引,认真研究吸收提案意见建议,着力抓好特色高优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农业品质品牌打造,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升级,着力农村改革创新,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和区域布局,扎实推进经济作物高优高效生产。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精细精品菜和高山蔬菜,引导具备一定产业规模和特色优势的蔬菜主产区,向形成优势产业科技创新园区聚集发展。发挥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优势,稳步发展杏鲍茹、金针菇、双孢蘑菇、白背毛朩耳等大宗品种,适度发展白玉菇、蟹味菇、黑皮鸡枞菌等珍稀菌类。突出水果优化品种结构,引种荔枝、龙眼、蜜柚等高优品种嫁接换种2万亩、百香果5000亩。茶叶突出生态绿色茶园建设,新建标准化茶叶基地5000亩。中药材要注重特色种质创新,打造道地中药材品牌。支持规模家禽养殖企业自建屠宰加工项目。推进12家蛋鸡场和诏安温氏肉鸡场新建扩建项目建设,新增存栏蛋鸡50万羽、出栏肉鸡300万羽。
二是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提效行动,重点扶持“三朵花、三泡茶、四珍菌、六条鱼、十大果”品牌农业。全市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50万亩,实施稻田秸秆还田30万亩,种植绿肥3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95万亩次,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330万亩次,绿色防控580万亩次。加快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对地域相近、生产相似、产品类同、品质相当的不同品牌进行整合提升,打造一批区域特征明显、产业优势突出、具有文化内涵、影响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企业品牌,培育一批“老字号”“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力争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4个,培育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示范村60个。
三是支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搭建做实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产业融合平台,推动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建设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六百工程”,新建农产品初加工中心43个,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乡村旅游集镇,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一批省级最美休闲乡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水乡渔村”,加快推进国有林场“一场一景”建设,创建国家级县域“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支持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乡镇农贸市场,扶持建设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实体营销、电子商务平台及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突出要素服务保障,激发农业农村振兴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开展集体经济组织事务和村民委员会事务分离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落实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启动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使用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为下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奠定基础。整合资源研究成立农业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国有农垦集团化公司化改革,组建漳州市农业发展集团,鼓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领导签署:苏明河
联 系 人:郭庆亮
联系电话:18760607863
漳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