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A08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漳林函〔2020〕17号
叶华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花卉种子谷”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动“花样漳州”、“田园都市”、“五湖四海”、“‘双百’绿化”等“生态+”建设,积极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益。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漳州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全市有登记的花卉苗木企业达3000多家,其中大中型花卉苗木企业231家,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花卉企业超过180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花卉企业超过30家。2019年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5万亩、产值180亿元、销售额100亿元、进出口1亿美元。我市花卉苗木产业年产销额居全省首位,是全国最大的盆栽花卉出口基地。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积极引导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政策规划指引。市政府已专门出台《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 》(漳政综〔2012〕196号)、《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漳政综〔2019〕7号)等文件扶持我市的花卉苗木发展。我局将积极推动各县(市、区)结合当地花卉发展现状,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推动各地花卉产业发展。同时结合“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以科学育种为核心的现代花卉苗木产业,如建设漳浦县蝴蝶兰种苗创新基地、高新区水仙花和三角梅种质资源圃等,推动漳州花卉产业跨越式发展,将漳州打造成举国闻名的东南花都。
二、支持开展产学研合作。花卉科研要与生产、市场需求密切结合,才能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实施和现代设施设备的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但我市乃至我省目前花卉科研体制存在着科研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我局将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安排财政资金预算,加大行业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鼓励支持引入福建农林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展植物遗传、基因研究、生理生化等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支持企业与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省热作所、漳州花卉研究所、欧中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发展方向,开展花卉育种、栽培新技术、种质资源、采后贮藏保鲜技术、先进栽培设备等开发引进及应用。建立分工明确,研究方向清晰的体制,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三、大力鼓励科研创新。加大对优良品种的推广,大力开发原生优良乡土树种和花卉品种,鼓励引进推广高优品种,加大先进科技的应用,加速推进设施化栽培、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鼓励建设花卉苗木种质资源库。鼓励花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校联合攻关,研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研发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优良品种,每个品种给予10-20万元奖励。推进花木产品精包装、深加工及储藏运输等配套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
四、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开展对外花卉合作项目的洽谈和对接,鼓励和促成花卉企业、花卉合作组织与台湾、荷兰同行组织建立更加稳定、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发挥漳州近台优势,拓宽花卉业合作领域,采取优势互补、技术互助、经济互惠的办法,共同开拓国际花卉市场,鼓励花卉企业积极引进优良花卉品种和先进花卉栽培技术。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引进相关高端人才,积极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加强产业技术队伍建设,定期组织花卉苗木业从业者进行技术培训、参观学习,介绍市场信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推行花卉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从业者整体素质的提升。
领导签署:姚珠成
联系电话:0596-2037067
联 系 人:王进玉
漳州市林业局
2020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