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迎来120岁生日 90年前漳州台湾路设有“代理处”
2月11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也是商务印书馆120岁的生日。当日,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的旧址,举行了一场名为“起步——中国现代出版”的专题展。其实,在漳州古城的台湾路,就有一个“商务印书馆代理处”老牌匾,漳州人却鲜有人知。
漳州古城遗存的商务印书馆代理处牌匾
据介绍,作为现代中国重要文化教育事业机构和最悠久出版印刷企业——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2月11日,由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有识之士在上海创办。之后,它就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部传奇,创下无数“中国第一”:第一家现代出版企业,第一个采用珂罗版印刷,出版第一部由中国学者自己编纂的双语辞典《英华大辞典》,出版中国第一部专科辞典《植物学大辞典》,还建成了当时亚洲规模第一的东方图书馆……
195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一版《新华字典》。而漳州人关于商务印书馆的印象,最深的也是在这本字典上。其他的,就是路过台湾路中段时,抬头见到“商务印书馆代理处”的牌匾。人们在惊讶的同时,不禁感慨漳州早期文化事业发达的一面。“这么一行字‘商务印书馆代理处’,这让小时候的我有点惊讶。”漳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杨西北,在《说不尽的明清老街》一文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稍大后看了一些书,知道了商务印书馆的分量,感觉到这座小城这条不知名的小街其实还是有些文化的。
发掘“商务印书馆代理处”背后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及其创始人刘茂远。当年,他以银元一百元为资本经营文房四宝,创立彩文楼笔墨书局,随后文具和书籍一直都是刘氏家族的主营业。1926年北伐战争后,教育体制大改革,新式学校应运而生,学校可以自行选择教材。面对这文具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刘氏家族第二代掌门人刘登龙,才与商务印书馆洽订经销合约,设立“商务印书馆代理处”。此外,刘登龙与多家中、小学校联络,取得供销教科书籍的主动权,由此事业大获发展,“商务印书馆代理处”声名远扬,并因此获得丰厚的收益。1956年后,归并为国营企业。
今年,上海市政协有关委员建议,在商务印书馆旧址建立纪念馆,留存这份共同记忆。而在漳州,昔日“商务印书馆代理处”,如今却更换门庭,成了一服装店面,和招牌没有什么关系,令人惋惜。对此,省文物局领导在古城调研时,建议恢复相关业态,引入书香文化或创意文化产业,同时通过图文及部分实物,展示该店的历史印迹以及为漳州教育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使老字号店招与业态相协调,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