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漳州市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档案宣传

惊呆了!737年前的元代管领将军之印

发布时间:2017.04.17来源:漳州市档案馆点击率:1,203

      在诏安县档案局,珍藏着一枚古印。据北京有关专家推测,古印为元代管领将军之印,至今已有737年的历史。

                              

      该枚古印是铜质材质,长和宽都为7厘米。古印分为印柄、印台和印面三部分。印的正面,系蒙古八思巴文。针对这一神秘的大印,经北京中国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破译出来内容是,“管领官军之印。”印背有“至元十七年,行中书省”等汉字样。据考证,至元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280年

藏于我馆这枚铜印,是1962年,湖内岩子头村的牧童们,在乌山下的石鼓玩,嬉戏中拾得。据诏安县档案局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元朝的军官制中,除通过发放符牌证明军官的身份外,各级军官还有印章。该发现地位于乌山地区,700多年前是陈吊王的抗元根据地,起义军和元军在湖内村发生过战事。现在,还有陈吊岭、陈吊洞、试剑石、十八腌缸洞以及陈吊花梳妆台和陈姑娘亭等古迹。上世纪的90年代,还发现了陈吊眼腰牌钱一铜纽币。

这枚古印为什么会落在诏安?漳州文史专家郭联志结合官方记载和民间传说,进行研究分析官方和民间传说结合起来作出推测:古印上的行中书省字样,说明该印是元朝中央部队的将军持有,不可能是先起义和招安的陈吊眼持有;再联系其时间和发现地,古印应是元军在乌山一带,讨伐复叛的陈吊眼,在对战中所遗落的。

据《元史》《闽南历史沿革》《龙溪县志和府志》龙溪县志和府志闽南历史沿革闽南历史沿革《宋末元初农民起义军首领陈吊眼》和《陈吊眼》等文史资料记述:陈吊眼,又名陈大举,今诏安县太平白叶村人。  1276年,元军大举南侵,临安陷落。福建也被战火所及,一片废墟,元军到处,烧杀抢掠。1277年夏初,陈吊眼兄妹组织民众,在乌山率先建立闽南抗元根据地。

 由于当时漳属各县和闽粤边境一带,畲汉杂居。陈吊眼提出了穷苦人同命运,畲汉一家亲的口号;陈吊妹也发出女流杀敌赛男子的豪言壮语。一时间,畲汉农民不分男女,纷纷加入起义军。

陈吊眼(12501282) ,即陈大举。曾称号镇闽开国大王,亦称陈吊王

潮州一带的畲汉农民在许夫人的领导下,也闻风而起。两军会合,军威大震,“势力遍及漳、汀、潮一带,号十万众,连营数百里”(《元史•世祖本纪》)。   

1278年夏,陈吊眼率领大军帮助文天祥击退元军,进取赣南。而后,他配合张世杰进攻泉州围守寨堡。张世杰败退广东,陈吊眼也从泉州撤退,占领漳州城。12793月,南宋灭亡,南宋灭亡陈吊眼降元。1280年的中秋节(农历815),在漳州城的陈吊眼、陈桂龙夜率众为乱,杀招讨傅全及其一家,漳州万户府知事阚文兴战死,官军死者十有八九。在客家地区,流行说八月十五杀鞑子

随后,陈吊眼退守乌山,聚众10万,连50余寨,扼险自守。并以复宋为名,陈吊眼封王自立,年号昌泰。 陈吊眼因此成为抗元农民起义军领袖。1280年底,元将军率精兵两千多人,到南诏乌山南麓的湖内村一带,发动猛攻。陈吊妹指挥义军智败元军。元朝将军负伤涉水,仅以身免。

湖内之役震动元廷,元世祖加封完者都为镇国上将军征闽都之帅,高兴为副帅,统率大军入闽。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月,副帅高兴连破15寨。陈吊眼退保千壁岭(今属广东饶平),为高兴所诱捕。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陈吊眼被斩首于漳州城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