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档案馆获评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
近日,在漳州市市直机关工委牵头举办的2021年度市直机关单位“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中,漳州市档案馆选送的《深入推广“办局一体、局馆联动”,组织实施“十个一批”——漳州市档案馆高质量谋划“十四五”开局之年》案例获评机制创新优秀案例。
漳州市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和全省档案工作研讨会精神,聚焦贯彻实施档案法和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这个关键,组织开展“四彰显、八树立”主题实践活动,突出抓好“十个一批”,务求服务大局“成效更实”、业务建设“基础更牢”、档案宣传“品牌更亮”。
一是梳理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出台《漳州市档案馆批量档案资料进馆接收管理办法(试行)》、《漳州市档案馆编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一批档案业务规范化管理办法,真正把档案法确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档案治理效能。
二是征集一批珍贵重要档案。去年以来,共征集重要珍贵档案文献约7000余件。其中,征集到清朝民国时期原龙溪地区珍贵房产地契档案1500多件,最早年代为康熙26年(1687年),将馆藏年限提早三个世纪。
三是征收一批民生档案和重大活动档案。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开展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确保重点工程如期竣工投产;以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迎接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为重点,加强民生档案和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接收工作。
四是接收一批到期档案。结合对全市76个市直单位开展档案工作检查指导,对到期未进馆文书档案和民生档案进行调查摸底,并制定《漳州市到期档案进馆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四五”民生档案接收计划》,按照序时进度推进进馆工作,目前已完成第1批13个单位接收进馆,为推进到期应接收档案和民生档案全面完整接收进馆做足前期准备。
五是鉴定开放一批馆藏档案。主动落实新修订《档案法》关于到期档案满25年向社会开放的相关要求,对66个全宗的馆藏到期档案进行保管期限重新划分鉴定,对1991-1995年度共70个全宗的馆藏档案进行开放控制鉴定,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查档需求。
六是建立一批专题档案数据库。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档案馆档案跨馆联动查档机制的作用,建立全市知青、婚姻等一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类档案专题数据库,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七是创建一批省级数字档案室。县区以南靖县档案馆创建国家数字档案馆为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县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市直单位以市档案馆和市公路局试点单位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覆盖面,实现馆室数字化工作同步运营,促进市直各单位数字档案室提质升级。
八是举办一批主题鲜明的档案展示活动。充分挖掘馆藏档案资源,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档案资料图片展;丰富档案宣传方式,开展档案“六进”基层宣传、网络直播、政务访谈等一批主题活动,把档案宣传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九是讲述一批地方特色档案故事。突出漳州地方特色、侨批等重点内容,推出一批多元共融的新技术档案文化产品,尤其是制作《党旗映漳州》微电影在央视频播放,使档案宣传有声有色有影,出新出特出彩。
十是编研一批特色重要档案资料。编辑出版了《侨批史琐谈》《漳州档案汇编》两本书稿,与市扶贫办联合编撰《漳州脱贫攻坚工作档案实录》;同时,增强档案资政辅政能力,联动整理《习近平总书记来漳活动情况汇总》学习资料,梳理出习总书记17次来漳调研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供参考。
下一步,市档案馆将以新馆搬迁为契机,谋划推进举办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档案文献展、外事礼品展、馆藏实物精品展、侨批档案展等展陈工作,积极筹备红军攻克漳州90周年纪念活动,持续加大档案征收征集力度,不断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效能,全面提高档案宣传工作水平,将丰富的档案资源库变为资政育人、文化惠民的文化库、知识库、思想库,打造“没有围墙的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