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A03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漳发改办函〔2020〕21号
民建漳州市委会:
您在市第十三届政协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建议将我市惠企政策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的提案,已由市政协办公室交由我单位分办。您的提案中提出的由政府牵头组织对近年来出台的惠企政策进行梳理并同意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议切合实际,对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就此,我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市发改委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分解任务,主动沟通联系,共同探讨推进我市惠企政策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问题。现把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惠企政策有效推进
今年来,市发改委(审改办、营商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战略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针对相关惠企政策知晓率不高、覆盖面不广、执行层面涉及部门多、申报手续复杂、企业兑现难等问题,印发了《2020年漳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关于深入践行“马上就办”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聚焦企业关切,在持续抓好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漳州市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促进投资兴业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各级各部门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相关惠企政策实行集中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统一设置惠企窗口,统一咨询解答,统一受理办结,让所有惠企政策“一站式变现”。
二、惠企政策落地见成效
一是强化企业稳岗就业政策。出台《关于支持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复工稳岗的通知》,组织开展45场线上招聘活动,提供岗位需求5.5万人;落实有关稳岗稳工奖励补贴政策,共发放各类稳岗稳工奖励补贴5500万元。二是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政策。推动毕业生就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134名和1698名;面向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子女、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三是优化就业公共服务政策。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将该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0年底。对列入全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内的25大类64个职业(工种)培训,提高30%补贴标准;对贫困劳动力等五类人员提高20%补贴标准。
三、惠企机制有序构建
一是建立完善常态化协调调度机制和推进重大项目的超常规机制。实行市分管副市长一月一调度、市长两月一调度、书记一季一调度,推动经济平稳向好、项目加快建设。出台促进“六稳”工作18条、促进重点项目开复工7条、支持文旅企业健康发展7条、复工复产达产量产奖励措施等一揽子政策,“一难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打通“五难”操作链。二是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与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营商下午茶”。完善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常态化联系机制,提升“政企直通车”服务效能。三是优化审批服务。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告知+承诺”,实行“即来即办”“特事特办”,通过“漳州通”APP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约240项便民服务,凡与疫情无关的复工报备事项全部开通绿色通道,对事关疫情防控的事项开通特殊审批通道。
三、惠企政策宣传有声有色
一是推动惠企政策“一站式”发布。建立各地优化惠企政策归口汇总机制,做好漳州通与闽政通“惠企政策掌上知”对接,加快12345平台中心热线知识库建设,惠企政策出台后,及时主动公开发布、宣传解读,向相关企业精准推送,提供在线申报、政策咨询、智能问答,确保政策“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二是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打通政策从部门到企业的所有通道,在政府网站开设惠企政策专栏,通过电视台、报纸、短信、网站、公众号等多渠道进行惠企政策宣传,扩大惠企政策知晓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会同市政府办、效能办、工信局等部门开展“政策不睡觉,落地见成效”活动,加强政策督促落实和跟踪问效。保证惠企政策全面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办理,防止体外循环,对惠企政策兑现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确保惠企政策“一窗受理,一站办结”。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立足服务群众的建设宗旨,推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把相关惠企政策纳入到新行政服务中心规划设计中,进一步提升大厅容量和功能,推动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统一办理。全市惠企政策统一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并由行政服务中心汇总后统一发布相关资讯和制作服务指南,兑现办理统一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办结”运行模式,惠企政策相关单位不再直接受理企业申报资料。窗口按照“四统一”( 统一政策咨询、统一服务指南、统一办理流程、统一人员管理)要求无差别受理,实现惠企政策落地“最多跑一次”。
感谢贵党派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领导签署:蔡兴州
联系电话:0596-2024036
联 系 人:李 坚
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