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07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漳工信办〔2020〕87号
尊敬的佘漳南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交我单位办理,现把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以来,市工信局紧紧围绕市委“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决策部署,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767亿元、增长9.1%、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完成工业投资1060亿元,增长20.4%,增速位居全省第三;技改投资619亿元、增长12%。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增产增资,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牵头起草并推动出台漳州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民企18条”、“食品8条”、“钟表8条”、“工业设计8条”等政策,全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同时,出台“‘两节’稳增长5条”“满产超产奖励”“疫情防控物资生产5条”等措施,全力帮助企业渡难关、稳生产,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2019年兑现各类资金7933万元,惠及企业770家次。
二是深化产业研究,逐个产业梳理缺失环节、薄弱环节,围绕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开展产业招商。深入开展食品、机械装备、钢铁、石化、电子信息、造纸及纸制品、汽车汽配、生物医药、钟表等九大产业调研,进一步摸清产业家底,找准产业缺失,提出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形成《九大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为制定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和开展产业招商引资提供支撑。2019年,全市民企产业对接项目225个,总投资927亿元,综合排名全省第二。
三是提升工业园区软硬件配套,打造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载体平台。以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持续开展“三抓三比、十项竞赛”,深入实施工业园区和创新转型两个竞赛,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完善设施配套、实施机制体制创新,推动园区集约绿色创新发展。2019年,16个参赛园区新签约项目512个,总投资额1806亿元;年度实际完成工业投资588.5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总额的56%。
四是发挥产业联盟作用,鼓励龙头带动和中下游企业协作配套,提升产业竞争水平。成立模具、钢铁、汽车汽配产业联盟,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促进联盟会员共同开发市场、共享产品、技术、信息资源,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2019年产业联盟共组织17场活动,在抱团发展、龙头引领、“大手牵小手”等方面发挥作用。
五是建立健全工业发展机制体制,深化企业帮扶,营造服务企业良好氛围。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协调联席会议机制,涵盖30个市直单位、16个县(市、区)及开发区,46家重点企业(项目),畅通部门间、政企间的沟通渠道。深化市工信局“一联系三挂钩”工作机制,全力帮助企业堵痛点、破难点。2019年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近1000个,如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累计协调512家企业补办不动产权属登记,为企业新增抵押贷款30亿元以上。
二、下一步办理落实的措施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的意见建议,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
1.抓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一是发挥省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示范作用,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评估评价机制,继续开展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二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评估,对通过省级以上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年度评价,支持优秀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完善自主创新基础设施,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积极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有一定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申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2.做实产学研对接,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促进高校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融合。建立工信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长效对接机制,与重点产业集群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推广、试验检测、技术咨询等服务,促进项目成果的推广和转让。进一步深化技术需求与项目成果对接,依托6·18平台,参加产学研专场对接会,推介先进适用的项目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实现项目的精准对接。
3.精准发力,布局“互联网+”创新发展新业态。打造平台体系,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上云应用标杆等指标体系或评价标准,选树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和典型应用案例,梳理工业互联网优秀资源库、优秀解决方案,加强宣传推介,推动更多企业上云上平台。
(二)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方面
1.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支持重点行业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标准研究。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智能化技改,指导推荐企业申报并列入省、国家级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2.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在石化、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流程型制造领域和机械、汽车、船舶、轻工、电子等离散制造领域,继续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企业,支持建设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项目;持续开展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征集,不断建立和完善省级智能制造项目库,鼓励企业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
3.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和鼓励我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积极申报国家、省智能制造相关项目。
(三)构建完整产业链方面
1.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全面梳理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名单,推动我市更多企业列入省级行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运用新技术实施技术改造,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奖励、扶持政策,做好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的各项补助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在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引导中小微企业积极融入龙头骨干企业供应链,推动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上线“金服云”平台,对接“快服贷”产品,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2.瞄准高端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实施龙头企业改造升级行动计划,推动主导产业强链条、壮集群;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动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围绕“五难”操作链,逐个梳理分析重点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加强主导产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提高供应链整体应变能力和协同能力。石化重点打造完善“三苯三烯”产业链;特殊钢铁重点延伸下游加工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冷轧钢板及高附加值生产性钢;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产业链,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加强漳台精密机械产业合作;食品突出“大健康”方向,重点发展绿色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产业链;电子信息重点培育信息产业、LED照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链。
3.以龙头促进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以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集群引擎作用,强化集聚效应,着眼抢占产业制高点,在食品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找准产业定位、明确主攻方向、突破产业瓶颈,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做强做优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等3个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力促石油化工产业等壮大规模,完善古雷石化园区全产业链配套,加快建设古雷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尽快形成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特殊钢铁、电子信息等一批超500亿元产业集群,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一批超百亿元产业集群。
4.持续做强产业链招商。围绕我市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落实“支持工业招商引资若干措施”、“促进民营企业若干措施”、“利用外资八条”等政策措施,引进一批有含金量的重大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及产业技术研究院。全面推动“云招商”、“云签约”,抓好我市“招商大会”、农业发展大会、文旅体育会展和夜间经济大会,积极参与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9.8”投洽会、“5.18”海丝博览会等展会,进一步对接意向性项目,促进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完善我市在“6.18”创交会云上展会的展示模式,通过各种展会与对接活动,推动储备一批、成熟一批、签约一批。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希望您能一如继往地关注我们的工作,如有新的建议和意见,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沟通。
签发领导:林益生
联 系 人:林为中
联系电话:2024519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