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漳州市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20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漳工信办〔2020〕90号

发布时间:2021.05.10来源:点击率:0

陈仲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推动我市工业发展联动协调机制的建议》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针对您的建议内容,市工信局高度重视,专门召集有关人员认真的研究和探讨。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工业110服务平台情况

近年来,漳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搭建漳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坚持政府搭台、机构唱戏、服务企业的宗旨,重点推进政策服务、管理提升、金融对接、企业诉求等方面工作,全力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全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涉企综合服务平台,平台运营绩效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荣获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十佳平台、福建省优秀综合服务机构荣誉。2019年,漳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全年发布政策1172条,新增服务机构45家,新增企业2627家,新增服务产品87个,主协同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开展97次,服务企业4500家次;2019年度注册会员总数1330人,截至目前注册人数超1万家(其中微信7444人)。

一是开展2019年漳州市中小企业惠企政策“企业行”暨“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入县和开发区,举办举办各类活动超30场,引导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中小企业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服务企业超1000家,发放“惠企政策汇编”和“中小企业融资产品汇编”超2000本。二是推进“政企直通车”工作。发挥968871服务热线作用,共引导企业通过热线咨询超72家次;结合政企政策企业行活动,深入各地宣传推介省市“政企直通车”, 截至目前征求企业意见诉求77件。设立蓝田经济开发区、金峰经济开发区政企直通车服务站,打通政企问题信息互动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正在按照省里要求加快推进政企直通车建设,力争今年实现与省平台互联互通。三是强化企业培训。紧扣平台功能,联动县平台、中介机构及行业协会,为中小企业提供政投融资、法律、人才、信息辅导等服务。四是强化协同服务。向上与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联动,举办企业管理经验分享之智能制造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动讲座;横向与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打造漳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立资金方与企业沟通桥梁,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选择;纵向指导下属漳州电动门窗、云霄光电产业集群平台走进园区、服务企业,提升中小企业服务网络运营能力。两个产业集平台运营绩效位列全省前茅。

二、快速处理协调联动机制工作情况

去年来,全市工信系统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责主业,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一方面,建立健全重大工业项目协调联席会议机制,涵盖市直30个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开发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工作分工,切实畅通部门间沟通渠道,以及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渠道。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市级领导挂钩重点企业(项目)、县处级领导挂钩帮扶减停产企业、全市工信系统干部职工“一联系、三挂钩”的三级联动帮扶机制,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运行以及国际贸易摩擦情况,及时做好预警、帮扶。

三、完善工业110服务保障措施

一是制定一套行动计划。制定出台《“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立足当前、对标全省、着眼长远,确保目标更高、质量更好、干货更多、保障措施更有力,特别在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投建、不动产权证补办及产权分割等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工业发展组织机构方面采取突破性措施。目前已下发申报指南,正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二是组建服务企业工作专班。建立工信系统干部职工“一联系、三挂钩”的联动帮扶机制,每月定期深入县区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宣传解读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新上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融资、用工、用地、用电和订单方面问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企业信心。组织开展“贸易摩擦影响”“疫情影响”“减停产”等专题调研活动,确保不折不扣如期完成市政府下达各项指标任务。今年57日起,市工信局成立16个服务企业工作专班,主动下沉企业一线,对104家省级及188家市级制造业“百千”增产增效重点企业逐家摸清家底,“一企一策”挂钩帮扶,全力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力促企业达产满产。三是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运行,受中美贸易摩擦、疫情影响等情况,及时做好预警、帮扶。

四、下阶段工作措施

下阶段,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决策部署,充分吸纳贵委员的有益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市工业发展联动协调机制,不断营造有利于本地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一是全力推进政企直通车建设。以政企直通车为抓手,进一步整合全市非公党建资源,切实打通党政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将平台打造成为全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和供给侧改革服务的重要载体。加强与12345便民服务中心信息共享对接,按照“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的要求,切实为企业提供线上政策咨询、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表达诉求,保证平台运行有专人负责、有办理时限、有督查跟踪,变“企业跑腿”为“信息跑路”、“企业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形成全程一键直达、快速响应的闭合链条。

二是全力实施先进制造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计划。牢牢扭住2350家规模工业企业这个基本盘,进一步把工作重心落到具体行业、具体企业、具体项目上,以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支持推动188家优势制造业企业满产超产,带动4+4主导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全面恢复、加快发展;同时,积极推动产能发挥较好的企业稳定生产、多做贡献,对产能恢复较慢的企业,认真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促进企业提升产能、尽快达产满产;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协会及工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达产超产。

三是健全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固化、优化、常态化“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好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领导小组作用,主动下沉深入企业,点对点帮助解决用工、原材料供应、融资、用电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及时预警、精准帮扶,力促企业增产达产。

签发领导:林益生

联 系 人:林为中

联系电话:2024519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10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