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29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漳工信办〔2020〕95号
尊敬的张永生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打造坚实平台的建议》,已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交我单位办理,现把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业园区建设开展情况
(一)发挥试点园区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闽政〔2020〕1号)要求,以标准化园区试点建设为抓手,发挥试点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成立省工业(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推荐2个产业发展较为成熟、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园区作为标准化建设的试点园区,现我市纳入全省16家省级标准化试点的工业园区有2个,为漳州台商投资区、古雷开发区。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有10项,包括:做强做优做大产业、科学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约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强化商贸文体综合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等。
(二)以工业园区建设竞赛为抓手,全面提升工业园区软硬件配套。连续3年,在全市开展工业园区建设竞赛,竞赛的内容产业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水平提升、产业培育、项目引进等内容。去年,全市参赛园区共上报新签约项目512个,签约金额1806亿元;新增统计投资项目949个,年度计划投资435.64亿元;1-12月完成投资588.4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5.08%,超出年度投资计划35个百分点。
(三)突出补短板,实施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工程包。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方面,重点建设园区干线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气、通信及综合管廊项目;公用配套设施方面,重点建设排污治污配套设施、安全生产规范设施、生活配套设施项目;生产性服务设施方面,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检验检测项目;人才与科技服务平台设施方面,重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2019年,我市园区改造升级工程包共完成投资10.5亿元,项目基本按计划建成使用。
(四)加强产业招商,推动项目和企业往园区集聚集约发展。围绕各园区发展定位,广泛开展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等招商方式,持续引进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大型龙头企业、配套项目和关联项目落地相应工业园区。今年民企招商,全市共对接民企产业项目305项,计划总投资971亿元,项目总投资比上年度增长5%。同时,按照龙头引领、产业链配套的原则,推动工业园区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等组建独立法人的创新实体,以新机制、新模式开展协同创新活动,以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为导向,打造科技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高效便捷服务。通过共建工业园区和“飞地经济”等模式,推进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二、下一步办理落实的措施
(一)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让工业园区“强起来”。加强部门间协作,整合资源,群策群力,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相关工作有效推进。重点制定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突出龙头品牌带动、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强化亮点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强化责任落实、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等。
(二)强化产业招商,让工业园区“动起来”。强化“一把手”招商。项目签约是双方艰苦谈判的成果,谈判往往涉及互相让利、互相妥协,特别是涉及财税、土地等重大事项,没有“一把手”亲自定夺难以有效推进。要强化“一把手”招商,形成“一把手”招商机制,通过定任务、下指标,重大项目由“一把手”亲自谈判、亲自跟踪、一抓到底,切实提高招商效率和成效。突出重点区域招商。立足园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把握产业转移规律,善于从周边地区如厦门、泉州、台湾,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谋划和对接产业集群转型外迁项目,提高招商命中率。大力引进产业协同配套项目。按照建链强链补链要求引进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比如钢铁产业,我市已有三宝、福欣等上游龙头企业,重点引进下游钢铁深加工项目;石化产业已有炼化一体化和PX、PTA等项目,重点引进下游精细化工配套项目;食品产业中小型生产企业众多,可重点引进智能机械等薄弱环节项目,提高产业协作配套;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超千亿,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养生引进智能装备、机器人制造企业等。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让工业园区“壮起来”。抓积极谋划一批当前园区急需建、企业发展迫切需要建的项目,争取获得中央专项债、地方政府债资金支持。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按照“七通一平”基本要求,打包推进一批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包项目,补足园区“硬件”短板。抢抓机遇谋划新基建项目建设。“新基建”是智慧园区、智能制造的硬件支撑,是未来工业园区竞争的制高点。重点加快推进5G、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新基建,进一步培育带动信息产业、数字产业发展,为园区升级注入新动能。完善环保设施配套。加快前亭、万安工业园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推动诏安金都工业园、南靖高新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对污水厂未能覆盖的企业加快管道铺设,确保排污企业百分百纳管处理。
(四)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让工业园区“活起来”。整合低效小散园区。量的快速扩张之后,必须是向质的提升转变。建议一个县(市、区)原则上只保留一个开发区,其它各类开发区以撤销或托管方式整合并入,对外统一一个管委会进行开发、建设,解决多个园区各自为政,决策、布局、人员架构分散问题。探索下放开发区审批权限。按照精简高效的要求,探索将部分县管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给省级开发区,提升开发区运作水平和管理活力。重点下放与项目建设关的权限:①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权限,负责开发区内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等。②土地管理权限,负责项目建设用地规划、报批、收储、供地、登记服务权限。创新园区建设融资模式。扩大园区财税收入分成比例,全面实行园区收入超基数返还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园区新增地方级税收、商业及商住土地出让收入,全额(专项安排)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滚动开发。建立市级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与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实现财政扶持倍增效应。探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对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缺乏自身收益资金来源的,允许使用财政资金作为偿还资金来源。鼓励市场化融合,以园区交道、市政等直属公司为融资平台,引进和增加商业银行、投资公司、信托基金和各类投融资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多渠道的融资格局,为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投融资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希望您能一如继往地关注我们的工作,如有新的建议和意见,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沟通。
签发领导:林益生
联 系 人:林为中
联系电话:2024519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