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A016号 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漳工信办〔2020〕100号
尊敬的曾美玉委员:
您提出《加大金融服务力度,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关于从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对加快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现根据我局工作职能,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19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构建服务体系,维护合法权益,有力促进漳州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现将我局有关金融工作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一、建立工作机制,出台配套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决策部署,建立健全重大工业项目协调联席会议机制和市级领导挂钩重点企业(项目)、三级联动帮扶机制;制定出台《“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业企业补办不动产权属登记及产权分割,支持企业融资,支持工业发展。
二、强化服务工作,开展融资对接。制定《2019年产融对接活动方案》,定期征集融资需求信息,建立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并通过市人行将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推送到有关金融机构,加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2019年,漳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引进入驻机构共26家,其中金融机构18家,类金融机构8家,发布产品85项,共27家企业发布融资需求,融资需求总额为8494.2万元,其中20家企业成功获得融资,放款金额达6168.3万元。
三、全力推进省、市技改基金工作。认真组织企业申报省技改基金贷款,截止目前,我市获得省技改基金扶持的22个项目,实际融资金额已达21.88亿元,远远超过我市所能享受的比例(9.12亿);市级技改补偿资金货款项目3个,银行授信金额9850万元,技改货款发放金额3578万元。
四、开展工业企业补办证工作,提高企业信贷能力。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工信系统把帮助工业企业补办不动产权证,作为为企业办实事的重点事项,会同市直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开辟办证绿色通道、优化办证流程等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了一批企业补办证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效解决了一批企业融资抵押难题。截止2019年底,全市需补办证企业726家,已补办证363家,不符合补办证条件以及企业不愿办理出具具结书的283家,今年力争再协调推进80家企业完成相关办理。
五、开展专项债和中央投资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工信系统主要是针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策划和形成申报项目。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全市共策划生成51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专项债项目,总投资222.42亿元,专项债资金需求59.08亿元。这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道路建设、供排水工程、市政配套等,项目信息都过发改系统的重点项目系统进行了报送。中央投资项目申报方面,共汇总项目53个,总投资211.48亿元,计划申请中央投资资金53.8亿元,项目信息已全部报送市发改委。
今年,面对疫情,我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有关复工复产和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不断强化政策资金保障,深化融资服务成效,有力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政银企多方合力。统筹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支持企业融资,支持工业发展。线上发挥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金融云”平台作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吸引优质投融资机构,促进精准对接、提高对接效率。3月30日,组织8家工业企业和8家银行在全省产融合作政银企对接会上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27.63亿元。线下积极开展政银企金融支持服务,收集汇总企业融资需求,主动对接金融机构,为产融对接提供融资需求信息。截止目前,已梳理296家生产企业融资需求,21家金融机构与2个项目、121家企业达成意向融资109.35亿元,其中,21家金融机构和21家企业现场签约,意向融资金额36.69亿元。
二是加大融资政策支持。持续开展“政策落实年”活动,深入宣传解读政策,制定申报指南,推动“大抓工业、抓大工业”18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六稳”工作18条、支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5条等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成效”,撬动政策资金杠杆。
三是畅通问题协调机制。深化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协调联席会议、政企直通车、一联系三挂钩帮扶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的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资金保障。
下一步,我局的工作重点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相关惠企政策的拟订、实施、兑现时,重点落实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支持企业融资纾困措施,帮助民营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增强发展信心,保障全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希望您能一如继往地关注我们的工作,如有新的建议和意见,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沟通。
领导签署:林益生
联系电话:2024519
联 系 人:林为中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