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漳州市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A048号 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漳工信办〔2020〕104号

发布时间:2021.05.11来源:点击率:0

市民革:

贵单位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市智能制造升级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接到交办件后,我局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办理工作,并确定由装备科负责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业发展,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步伐,先后出台了《漳州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六条措施的通知》和“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智能制造企业在产业升级、两化融合、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截至2020年5月,共培育市级以上智能制造企业共126家,其中国家级智能制造企业3家、省级智能制造企业15家。现结合我局实际,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主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不断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

一是鼓励智能制造企业研发首台(套)数控和智能重大技术装备,对经认定为国家或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数控和智能产品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二是提升智能制造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对获得国家级、福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创新型示范企业、行业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智能制造企业,分别给予相应奖励。三是鼓励智能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应用智能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调度、自动识别、在线监控、在线分析等智能技术为主的智能化生产,对取得明显成效的项目,经认定,给予相应奖励。四是鼓励智能制造企业参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评选活动。对获评项目,根据规模和成效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助推校企合作,加快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围绕4+4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积极推动智能制造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探索“职教+园区”、“专业+产业”、“教学+实训”、“培养+就业”等合作模式,加快培养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所急需的人才。

一是办好校企合作网上专栏。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企业经营管理,创业创新“专家谈”系列讲座和培训活动开设校企合作信息发布专栏,不定期更新各地校企合作动态信息和政策发布,以及企业人才、技术需求信息。二是组织智能制造企业进校园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针对企业用工难问题,适时组织企业进校园,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为企业招纳人才提供平台服务。三是深化校企双向交流合作。支持有经验的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挂职任职。推荐一批校企合作试点企业;开办一批企业冠名班(订单班)挂牌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申报一批智能制造企业技术中心。

三、发挥平台优势,引导智能制造业发展

截至目前,漳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引导入驻服务机构225家、发布服务产品528项,发布政策信息5828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366场、服务企业超16400家(次),收集企业诉求建议121件,企业注册数13988(其中PC端:6075家,微信粉丝数7913人)。平台运营绩效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其中2018年度全省第二、2019年度全省第一。2020年,平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智能制造业发展:

一是抓金融服务创新。加强与漳州投资集团合作,探讨将金融云升级为“产融云”,重点签订一批类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打造“永不落幕政银企对接会”。即:简单通过手机微信端发布信息需求,由呼叫中心人员负责接单、核实、派单、跟踪,实现24小时响应,及时提供针对性融资方案,力争7日内办结,切实拓展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效。

二要抓惠企政策服务。在持续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与漳州市效能办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平台开设“部门科长说政策”栏目,进一步指导企业用活用好政策,切实打通政策进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协同局人事科、人社局职称科到各地开展工程经济系列职称评审相关政策解读活动。

三要抓企业培训提升。一方面,推进企业提升工程,加强组织企业培训,分行业、分类型培育贯标示范企业,力争三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完成一轮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家素质。另一方面,持续加强与市企联、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合作,走进园区、企业为企业开展法律、财税、知识产权、质量管理、创业辅导等讲座和服务,切实提升企业管理人才素质。

四、加大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目前全市仅有十几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福建科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电表、奥佳华集团生产的智能保健按摩器具和明鑫智能科技公司的机器人等部分企业拥有科研和生产产品的能力,个别企业实现量化生产。下阶段,我市将继续邀请国内知名人工智能企业,为市直相关部门和企业做人工智能及产业智能化升级专题培训,提高业务人员人工智能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对接,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化校企合作,同时积极引进重大科研机构、科技成果、高端人才团队,帮助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在制造、金融、医疗、安防、政务等领域,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进一步落实强化惠企政策,兑现“省创新七条”、 “市创新八条”等政策奖补资金,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希望您能一如继往地关注我们的工作,如有新的建议和意见,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沟通。

领导签署:林益生

联系电话:2024519

人:林为中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