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A060号 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漳工信办〔2020〕108号
市致公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打造闽南模具产业交流中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接到交办件后,我局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办理工作,并确定由装备科负责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产业规划与政策扶持方面。主要是把模具产业发展纳入《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要》、《漳州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从全市经济发展角度进行统筹和规划,同时把模具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工程”作为漳州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加大力度进行培育和扶持,具体政策措施如《漳州市加快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漳州市加快智能制造九条措施》、《“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等等,对推动模具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方面。主要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一是组织企业参加产学研对接会,通过召开专业性的行业产学研对接会、现场会等形式,推介技术成果项目和需求,促成技术成果对接。其中每年6·18均组织推荐并促成一批产学研需求进行对接。二是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学者来漳开展技术诊断提升,点对点与企业进行技术对接。三是依托漳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了政策云、人才云、金融云、培训云、服务云等五大服务模块,多方位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推进企业抱团发展和模具协会合作发展方面。我局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模具协会的成立和发展,从创立到后续制度建立健全、活动开展等方面,我局都从业务主管的角度予以大力支持,目前协会已步入正轨,在推动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促进行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在与厦门、泉州等地模具协会、模具企业沟通方面,我局牵线搭桥作用以及模具协会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种交流、对接活动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加强。
(四)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从部门职能出发,我局主要是通过与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科技局等部门合作,出台相关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以及推动校企合作等,吸引人才来我市就业、创业,推动学校科研优质资源向我市模具企业开放,共同培养更多的产业工人等。
二、下一步办理落实的措施
(一)积极推动出台更多的针对性扶持政策。把模具产业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力争在补助方面向先进发达地区看齐,激励模具产业加快发展。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把现有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积极开展各类展洽会、交流会。落实好企业省外参展、办展资金补助政策,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参展,扩大市场销售。加强协会业务指导,进一步发挥协会职能作用,推动行业上下游企业共享资源、抱团发展。特别是在与汽车汽配、机械、船舶、钟表等产业联动发展方面,推动模具行业与其他协会进行交流合作,互惠互利,共同推动漳州工业发展。
(三)促进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漳州模具产业联盟作用,继续推动联盟成员之间资源、渠道、技术、信息共享,实现产品互采互用和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和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模具产业链缺失环节、薄弱环节,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引进一批产业链“补短板”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产业上下游配套能力,培育壮大我市模具产业集群。
(四)加快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一方面,落实好我市“十百千万”产业人才创新工程,建立从尖端人才高端引领到技能人才基础支撑的全方位、多层次产业人才保障体系。另一方面,针对模具企业普工问题,瞄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上打造校企合作平台服务重点企业,开辟“信息动态、人才对接、产学研、联盟单位”等四个专栏,为企业搭建招工用工对接平台。组织企业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漳州一职校、龙海职校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对接融合。
(五)助力模具企业开展智能化提升工程。一是鼓励智能制造企业研发首台(套)数控和智能重大技术装备,对经认定为国家或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数控和智能产品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二是提升智能制造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相应奖励。三是鼓励智能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应用智能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调度、自动识别、在线监控、在线分析等智能技术为主的智能化生产,对取得明显成效的项目,经认定,给予相应奖励。四是鼓励智能制造企业参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评选活动。对获评项目,根据规模和成效给予一次性奖励。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希望您能一如继往地关注我们的工作,如有新的建议和意见,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沟通。
领导签署:林益生
联系电话:2024519
联 系 人:林为中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