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漳州市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A096号 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漳工信办〔2020〕111号

发布时间:2021.05.11来源:点击率:0

尊敬的杨龙辉委员:

您提出《关于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20A096号)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现结合我局职能,就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  

一是在强化政策支持方面。近两年市工信局牵头起草或配合其它单位,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责任分解的通知》《漳州市工信局、漳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十二条措施的通知》,以及“食品八条”、“钟表八条”等等,从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鼓励创业创新、拓宽企业市场销售和融资渠道、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提升等等,多方位、多层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2019年,全市共兑现惠企资金9089万元,其中涉及技改资金1466万元,受惠企业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今年疫情爆发以后,围绕企业复工复产,先后出台《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六稳”工作十八条措施的通知》《漳州市新型完善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关于全力加快口罩、防护服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五条措施的通知》等,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有序有效安全复工复产。

二是在加强行业协会引导方面。这几年先后组建了漳州市钢铁产业联盟行业协会、汽车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物联网联盟行业协会、模具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等,近期正在筹建的还有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等。行业协会成立后,市工信局积极发挥协会在整合行业资源、推动企业协作配套、抱团发展的作用,建立产业联盟(协会)信息沟通制度,定期沟通、交流联盟活动开展情况,了解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如漳州市工业食品协会每年组织本地企业参加全国糖酒会,去年还在成都市举办了“中国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产业对接大会暨‘漳州味’品牌推介交流会”,全市168家参展食品企业共签单2247件,总金额达23.5亿元,其中泡吧食品、卡尔顿食品、正得顺食品、焙之道、麦得隆等一大批漳州企业订单均在千万以上,泡吧食品和卡尔顿食品签单金额超5000万元。举办食品名片评选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国食品名城”影响力,打造一批食品知名企业、一批名牌产品,去年全市共有386家企业参评,7家企业获评“漳州食品名片”称号。钢铁协会、模具协会、汽车汽配协会每年组织开展会员交流活动,促进上下游企业衔接。

三是在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方面。市工信局积极搭建政银企“直通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今年5月28日,我市举办了支持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融资对接会,融资对接会以视频会议形式举办,共有8家银行业机构对接8家企业,现场签约13.02亿元。去年,全市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10场,参与对接的企业655家,拟授信资金额度311.65亿元,现场签约企业174家,现场拟授信金额180.16亿元。市级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资金累计发放13笔,金额15404.5万元。同时,由市财政统筹安排9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为办理助保金贷款业务的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补偿的专项基金,共授信4家发放贷款1675万元。

除了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外,针对企业反映的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厂房建筑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从而导致无法形成可抵押资产问题,市工信局先后推动出台了《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工业企业不动产权属分割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补办不动产权属登记工作的通知》,从领导机构、办理流程、会审办理等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合法合规为民营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补办产权证开辟“绿色”通道。2019年,全市需补办证企业726家,已补办证363家。

四是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主要建立三项机制:一是重大工业项目联席会议机制。涵盖30个市直单位、16个县(市、区)及开发区、46家重点企业(项目),进一步畅通部门间、政企间的沟通渠道。二是重点企业市县领导挂钩帮扶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困难问题近1000个;成立工作专班,出台专项措施,鼓励临界规模转规上,全年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187家,其中新增数位居全省第二。三是企业减负工作机制。着力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全年共清理拖欠账款4.23亿元并全部清偿,清偿进度和清偿贡献率综合评比位居全省第一。同时,搭建校企“直通车”。积极推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合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召开校企供需对接会,促进民营企业与院校进行产学研人才对接,全市共有326家企业到场招聘英才,现场与企业签订意向书的院校学生达6048人次。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工程,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邀请专家学者为我市企业制定人才培训计划,举办人才培训和管理经验培训活动,邀请本地企业家进行管理经验分享,切实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您的宝贵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落实不,营造宽松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结合百企增产增效调研活动,深入抓走访、抓调研、抓政策宣传、抓服务对接,把中央和省、市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三年行动计划、民营18条等等惠企政策落实到位,促进民营企业稳定健康发展。认真开展“政策落实年”活动,以“惠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为抓手,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切实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增强企业获得感。 

(二)进一步造优营商环境。持续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做好审批要素规范工作,继续完善行政审批标准体系,争取审批时限再压缩。建立健全福建“政企直通车”服务机制,拓展“政企直通车”服务功能,建立线下“政企直通车”服务站,全力打造“一个账号、一网通办、直通必达、马上就办”的服务企业品牌,推动全省各地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 

(三)进一步推动创业创新。继续组织开展工业设计大赛、钟表设计大赛等赛事活动,构建“项目+技术+资本”对接平台,加强参赛项目跟踪服务和赋能培训,推动一批创新项目落地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继续认定一批国家和省级单项冠军、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广大中小企业专注主业、重视研发、提升品牌、壮大实力。 

(四)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引导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争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鼓励企业提升质量品牌,扶持培育一批“漳州工业精品”。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加快兑现落实企业技改项目完工投产奖励普惠政策,强化技改投资设备补助政策引导,实施100项以上市重点技改项目。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积极开发绿色设计产品,推进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机器换工”,推广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产品,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希望您能一如继往地关注我们的工作,如有新的建议和意见,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沟通。

领导签署:林益生

联系电话:2024519

人:林为中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