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使命的漳州答案(肖招鸿)
漳州兰台人虽身在“边缘”,甘坐“冷板凳”,却心系“中心”,把争先创优、变革创新当成最积极的坚守。
古时把皇家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现时也将“兰台”比喻成档案馆或从业人员。
漳州兰台人虽身在“边缘”,甘坐“冷板凳”,却心系“中心”,把争先创优、变革创新当成最积极的坚守。
2012年2月21日,漳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下达市档案局必须于2014年完成创建国家一级馆任务(占创城总分值2%)。其时,市档案馆仅为省一级馆,距国家一级馆还有四个大台阶。使命在肩,漳档人不敢辜负,不能辜负。随即全局动员,领导发力,各科表态,誓言“弱势部门强作为,冷清行业热事业”、“只有寂寞的行业,没有寂寞的事业”、“纵向争翻番、横向争升位、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争一流”,吹响了创建的进军号角。
从此,创建工作扬帆起航,漳州档案按下快进键,兰台人的岁月不再寂寞。
从此,在九龙江畔、芝山脚下,漳州兰台人用激情与责任演绎一幕幕“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故事。
从此,在每一年的时间轴线上,都有着属于漳州兰台人独特的坐标:
2012年10月,跨过省特级、国家三级,创建实现了国家二级馆目标;
2013年11月,摘取了全省首个符合国家新测评标准的地级市国家一级馆(顶级)金牌;
2013年12月,被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 (长泰县);
2014年,在全省率先实现馆藏档案100%数字化,居全国领先水平;
2015年7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创城先进单位”;
2015年10月,被市直党工委命名为“1263”党建机制创新示范点;
2015年11月,被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实践基地”(全省地级市档案馆唯一);
2015年12月,被人社部、国家档案局联合表彰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单位”;
2016年,建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全省率先全国前列。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漳档人坚信,只要心中有春天,未来阳光就灿烂。尽管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但对争先创优却未曾踟蹰,不敢歇步。
法国著名诗人兰波说:“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壮丽的城池”。
在时间都去哪儿的感慨中,漳州档案实现了“冷行当”向“热事业”的嬗变,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在五年间摘取了全国档案系统所有“高大上”奖牌,受到五个部委表彰,中国档案报三次在头版头条大幅跨版宣传漳州档案工作。省委和省局领导批示肯定,市主要领导六次批示褒奖,国家局测评组领导评价市档案馆“成为全省地级馆新的标杆,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精神面貌令人感动”!
成功的背后是汗水,收获的背后是付出。此时,漳州兰台人对习主席“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新年贺词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对诗和远方有了更深情的期待。
自豪,开始写在了漳州兰台人脸上。
莎士比亚说:“过去的仅仅是序幕”。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漳州兰台人脑子里永远有新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新标兵,肩膀上永远有新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新激情。当争先创优成为主旋律,成为新常态,成为一种使命担当的时候,一切便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