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B082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答复
漳政民〔2020〕66号
市民革:
贵单位提出关于《建议在我市尝试推广“时间银行”,拓展养老新模式》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您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时间银行”是一种互助养老共享模式,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有效探索。建立“时间银行”不但有效缓解养老从业人员不足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在自身需要帮助时能够得到社会的回报,进而使志愿服务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可持续模式,实现了养老服务的良性循环。
其次,我市在居家养老“时间银行”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发展,目前全市已有28.4万志愿者、3131个志愿服务团体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登记注册,已初步具备试点居家养老“时间银行”项目的基础。
2018年起,我局指导推动华安县依托【微尚·我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居家养老“时间银行”项目,目前已招募银龄志愿者229人,并已初步建立起时间登记、积分兑换制度。志愿者服务后可领取“爱心时间储蓄中心”存折,存折上记录着储户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地点、内容、服务时长、积分及认证人等信息,当志愿者本人及家属遭遇困难或有服务需求时就可以从“储蓄卡”上支取“服务时间”。目前已有5位银龄志愿者利用爱心时间银行换取服务。
第三、推行“时间银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平台功能受局限。《志愿服务条例》自2017年12月实施后,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和民政部统一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进行志愿服务管理。目前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在操作的便捷性、数据的兼容性和平台功能方面上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比如:“时间银行”的部分功能尚未上线,目前仅能实现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志愿项目招募等功能,导致“时间银行”项目缺乏信息系统支持;无法自动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通互联”,即使建设我市独立的信息平台也无法直接接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因此,想要实现“时间银行”必须具备的“通存通兑”等功能不具备可行性。
二是工作力量受局限。目前市民政局受人员编制制约,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由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科兼管,且仅有一名编制。各县(市、区)志愿服务工作均无专人负责,很难在协调、监管、服务上满足社会需求。
三是社会氛围受局限。虽然全市志愿者登记人数众多,但全社会志愿服务和慈善公益氛围并未形成,被动志愿服务现象比较普遍,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志愿者踊跃参与的平台共用、资源共享、信息公认等良性运行机制尚不成熟。
第四,推广“时间银行”养老新模式的下一步计划。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近年来,我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发展,与市文明办等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先后推动出台《漳州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任务分工方案》(漳文明委〔2014〕19号)、《漳州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推广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通知》(漳政民〔2018〕197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星级认定、嘉许制度、回馈制度)”等内容,为扎实推进“时间银行”试点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下一步,我局将根据试点工作情况,适时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时间银行的制度设计(激励机制、操作细则、保障措施等),保证时间银行的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二是积极建言完善平台功能。目前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已实现了“时间银行”的部分功能,比如: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志愿项目招募等。目前民政部正在计划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该系统,我局将积极向上建言,在系统原有功能上增加功能以支持“时间银行”项目使用。
三是逐步推广“时间银行”养老新模式。下一步,我局将以社区或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充分总结华安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逐步扩大试点项目范围,待经验成熟后,在全市推开。
当前,我市志愿服务行政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因素制约。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领导签署:陈彪
联系电话:15260657798
联系人:崔岩
漳州市民政局
2020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