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B07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漳文旅〔2020〕121号
市台盟:
您们提出的《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示范区》收悉,我局受益匪浅,对今后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结合我局工作职能,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顶层规划设计。我局在草拟形成并即将出台的《漳州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送审稿)对漳州海丝文化旅游作出了全面规划,其中提到:“办好世遗大会。做好漳州古城、福建土楼(南靖、华安)旅游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东山关帝庙、平和南胜窑址等文化和自然遗产考察展示点资源本体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精品线路策划、导游讲解提升、展示展览等工作。”“做“特”寻根旅游。重点面向台湾、东南亚华侨市场开发返乡谒祖寻根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白礁慈济保生大帝文化节、三平祖师文化旅游节等朝觐寻根节庆活动。深入挖掘侨乡元素,加快常山开发区东南亚风情小镇、龙海双第华侨农场的旅游产业布局,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做“大”工业旅游。重点提升漳州片仔癀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品牌形象,加快培育天福茗茶、恒丽钟表、诏安黄金兴等一批富有创意并具有地域特色的省级及以上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观光工厂。到2022年,力争省级及以上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福建省观光工厂达10个。”“做“活”红色旅游。注重红色旅游与滨海度假、世遗土楼的融合发展,提升红军进漳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南靖科岭红色旅游景区、漳浦车本村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开展红色研学文化旅游活动。”“推动非遗旅游发展。利用芗剧、木偶戏、锦歌、南词、大鼓凉伞、高山族拉手舞(畲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艺演出与节庆活动。推动漳州片仔癀、八宝印泥、漳绣技艺、木版年画、漳浦剪纸、木偶头雕刻、棉花画等非遗项目与旅游结合。”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我市加紧实施已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文物工程、创建联合申遗工作机制等方面全力助推申报工作,并重点加强对南胜窑、东溪窑、月港、梅岭港等遗址的环境整治和修缮保护。一是提升海丝遗址点等级,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申遗点应提升文物保护等级的要求,积极组织华安东溪窑遗址、南靖东溪窑遗址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9年10月列入第八批国保名录。二是推进遗址本体保护,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申遗工作计划,平和南胜窑的洞口陂沟窑主体保护工程,现招标结束进入公示阶段,即将进入施工阶段;南靖东溪窑(封门坑)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已接近尾声。华安东溪窑遗址(上虾形窑)本体保护工程也已进入方案实施环节的细化阶段。三是实施遗址环境整治。根据国家局批复意见修改后的《漳州海丝遗产点环境整治南胜窑址》方案在取得福建省文物局审批后,于2017年12月启动南胜窑环境整治工程。该项目用地74.5亩,计划总投资620万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管理用房、公共卫生间、展示馆、生态停车场、室外园林工程的生态型、资源可循环利用的文物保护园林区。目前该项工程已基本完成。
三、培育文化产业品牌。近年来,鼓励和指导全市文化企业积极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品牌。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共81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福建省共有10家,2014年起,原文化部暂停此项品牌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7家(全省排名第4),其中有6家产值超过1亿元。漳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共有文化企事业单位4556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次,产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其中,文化规模工业企业共146家,产值超亿元58家、超10亿元3家,有1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1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漳州牛庄文创园、海峡两岸影视文创基地、坂里知青文化园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先后建成,文创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四、推动文创产品升级。一是创建“文创漳州”品牌,目前已成立两岸首创的“漳州文创金门驿站”,集中展示徐竹初木偶雕刻作品、漳州八宝印泥、漳州墨卡动漫文创产品“古宝”、旭日乐器乌克丽丽等四大类150余种文创产品。2017年以来,先后指导漳州青友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永润文化创意园、福建永源酿酒有限公司、福建省恒丽钟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漳州墨卡动漫有限公司、漳州盛世水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漳州市闽南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漳州市佳庆东美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文化企业荣获“市级产业示范基地”品牌,提升文化企业创意设计水平。二是搭建文创发展平台。近年,成功举办了2017海峡两岸(漳州)文化创意节、2018漳州市第一届文创设计大赛、海峡两岸(东山)关帝文创设计大赛,2019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创沙龙、展览沙龙、文创研讨会。2018年11月,联合市宣传部、教育局等单位在南湖生态文化园举办“漳州闽南文化(漳州非遗)圩日”文创季,作为漳州市首届文创设计大赛的线下活动之一,推动文创产品走向市场。2019年6月,我局发动各县(市、区)文体旅部门报送96件作品参加第六届福建文创奖活动,漳州开发区文化与旅游发展局多彩漳州港邮戳等5件文创产品成为入围作品并参加最终评审,其中,福建璞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福鲀家族荣获“城市IP类金奖”、漳州八宝印泥品牌包装设计荣获“文化旅游类银奖”。
五、做好非遗文化传承。2018年以来,指导漳州木偶头雕刻、漳浦剪纸技艺两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漳浦县建立完善漳浦剪纸传习展示所18个,在各乡镇、漳州科技学院、漳浦实验小学、漳浦职业学校等漳浦剪纸传习展示点32个、漳浦剪纸传承保护示范点25个、每年拨付专款聘10多位漳浦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分别在各剪纸传习所进行授课。2019年以来,借助在北京举办的“花样漳州·温暖中国年”漳州旅游国际推介活动、在南湖文化生态园举办的“花样漳州·约会春天”中外媒体采风行活动和“闽南文化(漳州非遗)圩日”系列活动等平台活动大力推广漳浦剪纸等非遗传统工艺和产品。6月,在漳州市图书馆举办“春华秋实——陈秋日剪纸作品展”活动,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漳浦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秋日的100余件作品,并推出《陈秋日剪纸作品集》。
六、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合作。我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今年计划组织的交流活动主要有:一是持续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山风动石景区举办第29届关帝文化节,深入开展旅游、文化、民俗、经贸等交流活动,扩大东山对台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生态旅游岛 富美新东山”建设。二是举办2020年海峡两岸南词交流展演及研讨会,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彼此间相互了解,联通心灵之桥,扩大漳州文化对外影响力。三是利用“文化圩日”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联合台湾地区在市区南湖文化生态园举办海峡两岸文创产品展览展销活动。四是与台湾地区联合将“漳台弄虎”、“漳台红麯传统制作技艺”两个项目申报漳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即将出台的《漳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打造“文化+”项目模式,在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推进漳州文化“走出去”,努力将漳州打造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示范区。
感谢您对漳州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领导签署:于晓岩
联系电话:15159698292
联 系 人:江荣生
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