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体育局关于印发 2020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漳体〔2020〕21号
各县(市、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开发区社会事业局:
现将2020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2020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要点
漳州市体育局
2020年2月24日
附件
2020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要点
2020年,我市群众体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制定《漳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契机,通过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工作,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认真做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评估工作
认真组织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本单位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评估。组织专家对各县(市、区)的评估报告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掌握各县(市、区)全民健身工作情况。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工作部署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做好《漳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评估并启动《漳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研制工作,为新周期全市全民健身工作谋篇布局。
二、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活动
认真分析研究《福建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测评体系》,指导动员各县(市、区)积极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活动。组织申报创建的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成立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评估小组,对创建申报单位进行初评,帮助创建单位查找短板和不足,为创建国家级、省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三、完善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健身场馆作用
1.组织各县(市、区)积极申报2020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全省新建18个智慧体育公园、3个全民健身中心和60个笼式足球场)。待省局正式下达任务后,有建设任务单位应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各单位要加强日常管理,依法明确管理单位、资产性质、产权归属、管理维护要求以及器材种类、数量等事项,做好资产登记造册和开放管理工作。鼓励各地将项目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增强运营和管护水平,提高使用效率,确保把为民办实事项目办成民心工程。
2.加大推广便民健身指导站(点)建设力度。制定健身指导站(点)实施方案。主要在公园建设健身指导站(点),为健身指导站(点)配发器材,选派优秀社会指导员到健身指导站(点)开展健身指导活动,并配建健身便民饮水点。
3.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落实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支持振兴乡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4.继续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新维护。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各县(市、区)对使用寿命到期和损毁的全民健身路径、器材进行更新维护,不断完善15分钟健身圈建设。
5. 做好大、中型体育场馆开放工作。根据财政部、体育总局《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4〕54号)和《福建省中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继续做好大、中型体育场馆的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工作。按照《福建省大、中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场馆开放绩效目标管理,完善开放绩效评价方式,提高大、中型体育场馆服务群众健身的水平。
6.加强全民健身场馆科学管理。建设智能公共体育场馆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全民健身服务质量。
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认真抓好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工作落实。制定《2020年漳州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实施方案》,统一以“新时代、新气象,运动健身进万家”为主题,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参加省体育局开展的“我要上全运”暨第三届全省社区(乡村)体育联赛、全省县域社会足球比赛以及“运动健身进万家”示范活动。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推广电子证书。建设“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加强基层老年体育工作。联合有关单位开展机关“八段锦”工间操志愿教学活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健身活动。根据乡村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各项体育比赛活动。积极与工会、妇联、民宗局、残联等单位配合开展各类人群体育健身活动。确保完成省体育局下达的2020年各类群众性比赛活动场次和直接参与人数的任务。
五、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
鼓励和支持各地各行业打造品牌赛事活动。利用1月1日全国新年登高健身活动、6月10日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纪念日、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发挥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体育总会、单项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和报社、电视台、网站等传媒机构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地各行业根据地方特色和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一地一品”、“一行一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推动“我爱足球”联赛(民间争霸赛)、“三对三”篮球联赛等群众性竞赛。进一步创新赛事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建立有效的业余竞赛活动体系,探索多元主体办赛的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不断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竞赛活动。
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和宣传力度
成立漳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认真做好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加大“健身指导站(点)”建设力度,探索“健身指导站(点)”的运行模式。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让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为各行各业、各类人群提供科学健身指导。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人数达600名以上。
七、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健身文化
紧紧围绕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和“新时代、新气象,运动健身进万家”为主题系列活动作为宣传重点,通过各主流媒体和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传播“运动让生活更幸福”的理念和健身健康知识,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和中国女排精神。继续推进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制作发放健身科普宣传单,开展全民健身公益巡回讲座,促进体育生活化、锻炼常态化,组织全民健身志愿者走街道、入社区、进农村示范科学的项目健身方法,普及健身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