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漳州市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天气预报

漳州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B022号提案的答复

漳体〔2020〕62号

发布时间:2021.06.07来源:点击率:0

市农工党:

贵单位提出《关于积极推进我市“体医融合”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以来,我市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提高全民健康、加强全民健身的政策和举措,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民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市体育局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体医融合、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场地建设,为人民群众搭建一个良好的健身平台

截止2019年,已建设完成各类体育场地9575个,全民健身路径2460个,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完成了125个“乡镇青少年体育健身场所”,实现了全市乡镇全覆盖;完成了11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82条“登山健身步道”,实现了全市县市区全覆盖,全市享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0平方米,超过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平方米。

二、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以漳州市全民健身运动会为抓手,以社会组织为平台,以多元活动为载体,带动全市各地组织各类群众性活动。全市36个市级单项体育协会,186个县级体育协会以及各种社会组织,每年共举办1000多场的体育活动;着力培育具有漳州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连续举办六届“南靖‘土楼杯’国际马拉松赛”、五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气排球邀请赛”、三届“东山岛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三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汽车场地越野挑战赛”等。大力推进运动进机关、企业、乡村、社区、学校、家庭,组织开展漳州市社区(乡村)体育联赛,截止2019年,全市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达200多万人,占我市总人口的41%。通过体育锻炼,使全民健康得到了提升。

三、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和健身指导

国民体质监测是我市的一块“短板”,多年来未得到解决。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市体育局与市卫生职业学院协商,由市体育局提供所有设备,在市卫生职业学院建立漳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由市卫生职业学院负责指导全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培训工作人员,组建各县(市)区,开发区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市体育局每年拨付30万元资金,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免费体质测试,提供运动处方。截止2019年全市培训120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了上千名的体育志愿者,同时,还在芗城区、漳浦县、长泰县建立“全民健身指导示范点”,为健身人员提供科学健身指导。

四、开拓思维,积极推进体医融合发展

当前,“体医融合”处于初级阶段,今后一段时期,着眼于融合发展基础工作入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支持配合建立卫健、教育、体育等多部门融合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横向协作;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把融合工作内容列入当年工作计划、所需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三是继续将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列入2020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市重点建设智慧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笼式足球场;统筹安排社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打造方便社区群众的15分钟健身圈,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健身设施维护;进一步推进社会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最大化提高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使用效率。继续举办“漳州市全民健身运动会”、“运动健身进万家”系列活动,鼓励各县(市)区创建“一县一品”赛事活动,支持基层举办形式多样的赛事活动;四是加大“体医融合”宣传力度,成立志愿宣教服务队,制作健身、健康、体测科普宣传手册,协同市卫健委参与健康福建行活动,提高居民体质测试参与意识,促进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体医融合”是个新课题,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多项技术支撑。当前,“体医融合”处于初级阶段,基础科研、技术支撑、“处方”个性化不足等问题需要解决,要实施深度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今后,市体育局将进一步加强与省体育局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政策;同时,加强与卫健委、教育等部门的沟通、交流,了解兄弟市的融合推进情况和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积极推动我市“体医融合”发展。

领导签署:周志聪

联系电话:2069553

人:林艺文

 

                              漳州市体育局

                             2020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