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漳州市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天气预报

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 四次会议第0070号建议的答复

漳市监函〔2020〕8号

发布时间:2021.06.15来源:点击率:0

吴泽松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的建议,已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交我单位办理,现把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接到建议后,我局结合职责,针对建议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具体措施,并指定由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的食品安全协调科(市食安办)专人办理,认真抓好落实。

一、食品安全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食品生产企业1533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799家(其中取证209家),食品经营单位4.71万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1家、定点批发企业1家;农业生产主体4102家,果树、蔬菜、茶叶、食用菌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1094个;食用水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2562家,捕捞散户2899家。食品企业数量及总产值均居全省前列;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597家,总产值1479.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约30%,食品出口占全国约5%,罐头、水产品出口居全国设区市首位。全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良好,未发生一般及较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2019年以来,漳州市食品安全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四个最严”为根本要求,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及《福建省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施行《2019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市战略,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为我市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统筹部署推进。今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了食品安全工作汇报,制定《漳州市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漳州市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具体职责。同时,将食品安全工作持续纳入绩效考评范畴,并列入“三抓三比、十项竞赛”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落到实处,逐步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覆盖面达100%。2019年,我市圆满完成市级投资824万元“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此外,“明厨亮灶”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列入我市“三抓三比、十项竞赛”项目,2019年共创建省级示范单位30家,并于7月提前通过验收。 

(二)加强创建引领。全市有效开展“双安双创”活动。一是巩固东山、龙海、漳浦、长泰、南靖创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成果,云霄通过省级2018年验收,诏安2019年创建工作有序开展,2020年平和、华安已向省食安办申办,争取在2020年全市的县(市)均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提升我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水平。二是云霄、平和被评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龙海、东山、华安被评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是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全市新增、续展认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3个,已创建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53个。四是“明厨亮灶”提量升质,全市公立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率100%,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漳州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暂行规定》及《漳州市学校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岗位职责规定(试行)》,推动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完善学校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三)突出监管重点。持续加强种养殖环节、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等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全市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农产品安全、肉制品质量安全、规范网络订餐经营、特殊食品整治等各类专项行动,2019年全市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72起,其中移送司法机关30件,涉及总货值337.4万元,罚没633.29万元;公安机关共破获涉食品安全犯罪案件2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人,捣毁窝点19个;共监测15个食品类别样品643份,并在93家哨点医院开展风险监测,报告病例信息5364条。

(四)加快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品一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全市已有4069家企业纳入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录入数据1727万条,2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54家大型商超均实现可追溯管理;有2241家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生产记录上传率100%,已使用追溯标签193万枚;有1495家水产养殖生产主体纳入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全程追溯系统,录入“养殖、用药、销售”三项记录2.01万条。

(五)强化宣传教育。多形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微信、微博、LED显示屏、横幅标语加强宣传,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企业、进市场、进超市、进年货集中供应点、进社区、进餐厅、进农村圩日、进主要购物街、进美食街、进旅游景点”等“十进”宣传活动。围绕“迎新春食品安全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用药安全宣传月暨食品安全宣传月”,共发放宣传材料10.4万份,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百家企业承诺宣誓、举办征文、绘画比赛等方式,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食品安全知晓率、满意率群众评议调查覆盖面达10万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您在建议中提出的“人大常委会应把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合理设置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惩治力度、加强劣质产品召回制度”等是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内容及监管措施。2020年,我市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健全责任体系。您提出的人大常委会把人民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我局将在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将落实食品安全重大部署、重点工作纳入市委跟踪督办内容,并结合巡察工作安排,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市级党委全会、人大常委会报告内容。逐步建立健全涵盖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厘清部门之间的职责界限,推动各级党委领导责任、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强化全市各级食安委员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其督促指导协调作用,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按照《福建省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行动方案》要求,增加市、县两级财政抽检经费投入,确保2020年食用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达到5批次/千人,并将抽检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力争超量完成抽检任务。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构建层级分工明确、定位清晰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市食品质量检验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整合现有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力争将我市纳入全省规划的县级区域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列入国家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

(三)加大食品安全犯罪惩治力度。巩固全市整治食品安全联合行动的成果,继续围绕食品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校园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群众关切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部署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餐饮质量安全提升、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优质粮食工程”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此外,要推进智慧监管,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应用,充分依托我市网络交易市场监管平台,加强食品、餐饮、明厨亮灶等多个子库的开发运用,逐步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全业务风险分类监管”模式,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

(四)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市创建。我局将加强您提出劣质产品召回制度执行与落实。持续开展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标准认证、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食品应急处置、食品安全信用、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等“十大体系”建设,促进我市食品安全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同时,积极推进我市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促进农业、海洋与渔业、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加快各自追溯系统的建设步伐,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合力保障食品安全。持续发挥“双安双创”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力争完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任务。要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食品安全。要完善举报机制,探索建立举报人奖励和保护机制,提高奖励金额,严格举报保密程序,更好地调动群众和内部知情人参与举报、监督的积极性。要加强行业建设,引导行业协会加强协会内部管理,强化自我监督约束,充分发挥其自治、监管的作用。要强化社会监管,探索通过建设专职协管员队伍、委托第三方监管、建立志愿服务队等方式,食品安全形成“人人主人”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提升食品安全的知晓率及满意率。

最后,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签发领导:朱东风

人:张伟婷

联系电话:2960339

 

                           

                          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5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