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
近日,《漳州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规划》依据《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结合实际,总结了我市档案事业“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成就,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要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一步显现漳州档案服务大局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着力协调推进档案治理体系、资源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建设,构建“治理规范、资源丰富、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档案事业发展新格局。《规划》确定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有4个方面:一是努力构建依法治档、管理科学的档案治理体系。每年开展2项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推进“互联网﹢监督指导”模式,构建互动式的新型的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平台,实现全市档案工作监督指导覆盖率达100%;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创办档案中介机构,引导和规范中介机构在承接政府和档案部门转移职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努力构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档案资源体系。规范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完善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档案整理质量合格证制度,推行重点建设项目验收制、常规性重大活动档案收集责任制,档案移交进馆率达90%以上,重大活动档案接收率、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率达100%;开展电子档案移交工作,逐步实现立档单位电子档案或者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制定档案史料征集规划,实施散存民间及境外涉闽涉漳珍贵档案史料征集工程,探索在市档案馆建立涉台、涉侨重点档案数据库,做好援疆、援藏、和宁夏等档案工作。三是努力构建资源共享、利用便捷的档案服务体系。建立档案异地查询和跨馆服务工作机制;按照《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要求,全市建成5家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档案馆;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达80%以上,县级以上各部门各单位档案室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达100%;馆室之间在线接收平台部署完成,立档单位电子文件归档率达100%、电子档案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率达80%以上。立足侨台优势,进一步开发侨批档案资源,打响侨批档案文化品牌。挖掘漳台两地的共同历史和共同记忆,多形式、深层次地开发漳台档案文化产品。四是努力构建协调顺畅、措施有力的档案保障体系。加强领导和加大经费投入,推动市档案馆和11个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新建(改造)项目,基本消除全市“无库馆”、“危房馆”现象。